欢迎光临石四片叶子网
详情描述
莴笋的不同品种你认识多少?从外观特征到生长习性帮你区分各类莴笋

我了解莴笋(茎用莴苣)有很多品种,主要根据叶片形状、茎部特征(颜色、形状)、生长习性(成熟期、耐寒耐热性、抽薹早晚)等进行区分。以下是一些常见和有代表性的莴笋品种及其特点:

一、 按叶片形状分类(最常见分类)

尖叶莴笋(柳叶莴笋)

  • 叶片特征: 叶片较狭长,呈披针形或长倒卵形,叶端尖,叶面平滑或略有皱褶。叶色通常为绿色或浅绿色。
  • 茎部特征: 茎部呈长棒形,下粗上细,比较直。皮色多为浅绿色或白绿色。肉质通常较紧密。
  • 生长习性:
    • 成熟期: 相对较早熟或中熟。
    • 耐寒性: 一般较强,比较适合秋冬或早春栽培。
    • 耐热性/抽薹性: 相对不耐热,在温暖长日照条件下容易抽薹(开花),所以春季栽培需选择耐抽薹的尖叶品种或适时早收。秋季栽培表现较好。
    • 代表品种: 上海尖叶莴笋、柳叶莴笋、杭州尖叶莴笋、成都二白皮(也有归为圆叶的,叶形介于尖圆之间)等。

圆叶莴笋

  • 叶片特征: 叶片较宽大,呈长倒卵形、椭圆形或近圆形,叶端钝圆,叶面皱褶较多,叶缘常有波状缺刻。叶色通常较深绿。
  • 茎部特征: 茎部呈粗棒形,中下部较粗,两端渐细,整体较粗短。皮色多样,有白绿、浅绿、深绿甚至紫红。肉质有紧有松。
  • 生长习性:
    • 成熟期: 多为中熟或晚熟。
    • 耐寒性: 一般不如尖叶莴笋强。
    • 耐热性/抽薹性: 相对耐热,抽薹较晚,在春季长日照条件下不易抽薹,因此更适合春季和初夏栽培,也常用于夏季高海拔冷凉地区栽培。
    • 代表品种: 北京鲫瓜笋(白皮)、南京紫皮香、陕西圆叶白笋、成都挂丝红(红皮)、二白皮(也有归尖叶的)、耐热圆叶品种等。
二、 按茎部皮色分类(常与叶形结合)

白皮莴笋(白莴笋)

  • 外观特征: 茎皮呈淡绿色、黄绿色或近乎白色。通常茎肉也是浅绿色或黄白色。
  • 代表品种: 北京鲫瓜笋(圆叶)、成都二白皮(尖/圆叶)、上海大圆叶(圆叶)、白皮鸭蛋笋(圆叶)等。
  • 特点: 肉质通常较脆嫩,含水量高,口感清爽,但相对不易运输储存。

青皮莴笋(绿莴笋)

  • 外观特征: 茎皮呈绿色或深绿色。
  • 代表品种: 杭州尖叶莴笋(尖叶)、上海大尖叶(尖叶)、南京青皮香(圆叶)、一些耐热圆叶品种等。
  • 特点: 肉质较紧密,口感脆实,风味较浓,耐储运性相对较好。

红皮莴笋(紫皮莴笋)

  • 外观特征: 茎皮呈紫红色、浅红色或带有紫红色晕斑。注意:削皮后里面的肉通常是绿色的!
  • 代表品种: 成都挂丝红(圆叶)、南京紫皮香(圆叶)、红剑(尖叶)、红帆(圆叶)等。
  • 特点: 外观独特,肉质一般较脆嫩,风味独特(有些品种略带清香或微苦),富含花青素,抗氧化性较强。耐寒性通常较好,适合秋冬栽培。
三、 按成熟期分类

早熟品种

  • 生长周期: 从定植到采收约60-80天。
  • 特点: 生长快,植株相对较小,茎较细长(尤其尖叶种)。耐寒性中等,耐热性差,极易抽薹。主要用于春提早栽培(需保护地育苗)或秋延迟栽培(需及时采收)。
  • 代表品种: 一些特选尖叶品种(如上海尖叶早熟种)、部分圆叶耐抽薹早熟种。

中熟品种

  • 生长周期: 从定植到采收约80-100天。
  • 特点: 植株大小适中,茎部发育充分,产量和品质较好。适应性较广,是栽培最普遍的品种类型。耐寒耐热性中等,抽薹性中等。
  • 代表品种: 大多数地方主栽品种都属于中熟,如成都二白皮、南京紫皮香、上海大圆叶、杭州尖叶等。

晚熟品种

  • 生长周期: 从定植到采收约100-120天或更长。
  • 特点: 植株高大,叶片繁茂,茎部粗壮,产量高。耐寒性强,耐热性相对较好,抽薹最晚。 主要用于越冬栽培(南方)或春季露地栽培(北方)。
  • 代表品种: 一些耐寒的圆叶或尖叶品种,如陕西圆叶白皮笋(越冬能力强)、部分耐抽薹的圆叶品种。
四、 按特殊适应性分类

耐抽薹品种

  • 特点: 对长日照不敏感,在春季长日照条件下能保持较长时间的营养生长而不易抽薹,大大延长了春季采收期。通常是圆叶品种,也有部分改良尖叶种。
  • 代表品种: 许多现代培育的圆叶莴笋品种都强调耐抽薹特性,如“耐抽薹王”、“春帅”、“绿剑”等商品名品种。成都二白皮也是相对耐抽薹的地方良种。

耐热品种

  • 特点: 在较高温度下(25-30℃)仍能较好生长,不易未熟抽薹或发生生理障碍(如茎开裂、苦味加重)。多为圆叶品种
  • 代表品种: 专门为夏季或南方高温地区培育的品种,如“夏抗王”、“夏优”、“热抗青”等。通常叶片较厚,颜色深绿,生长势强。

耐寒品种

  • 特点: 能耐受较低温度(短时-5℃至-6℃甚至更低),生长缓慢但不易受冻害。尖叶种通常更耐寒,也有耐寒圆叶种。
  • 代表品种: 用于北方越冬或南方晚秋播种、冬季收获的品种,如陕西圆叶白皮笋、上海尖叶莴笋(秋播越冬)、部分红皮莴笋。
总结与选择建议
  • 想早上市(春播): 选择耐抽薹的早熟或中熟圆叶品种(如各种耐抽薹王、春帅),或在保护地育苗适时早栽的早熟尖叶品种(需及时采收)。
  • 秋季栽培: 尖叶莴笋表现通常较好,不易抽薹,品质佳(如上海尖叶、杭州尖叶)。耐热圆叶品种也可。
  • 越冬栽培(南方露地/北方保护地): 选择耐寒性强的晚熟品种,尖叶或圆叶均可(如陕西圆叶白皮笋、上海尖叶秋播)。
  • 夏季栽培(高海拔/冷凉地): 选择耐热、抗病的中晚熟圆叶品种(如夏抗王、夏优)。
  • 喜欢脆嫩口感: 可选白皮莴笋(如鲫瓜笋)或红皮莴笋(如挂丝红)。
  • 喜欢风味浓郁、耐储运: 可选青皮莴笋(如南京青皮香)。
  • 追求特色和营养: 红皮/紫皮莴笋是不错的选择(如挂丝红、紫皮香)。
  • 家庭种植(阳台/庭院): 选择生长快、株型紧凑、耐抽薹的品种(如小型圆叶耐抽薹品种),方便管理和采收。

重要提示:

  • 以上分类和品种特性是相对的,很多品种兼具多种特点(如一个圆叶红皮莴笋可能同时耐寒、中熟)。
  • 地方品种非常丰富,名称可能重叠或混淆(如“二白皮”在不同地方可能指略有差异的品种)。
  • 现代育种不断推出新品种,其特性可能更优(如抗病性、整齐度、产量等)。
  • 实际种植时,务必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度、日照)、栽培季节(春、夏、秋、冬)以及市场需求(外观、口感)来选择最合适的品种,并参考种子包装上的说明。咨询当地有经验的菜农或农技部门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希望这份详细的分类和介绍能帮助你更好地认识和区分各类莴笋品种!